问题疫苗之所以能够流向市场,生产者大概率知道疫苗有问题,但是管理层并不知道疫苗有问题,如果管理层知道疫苗有问题,就会予以拦截,并要求召回销毁。
我们的疫苗管理制度上还是较为严格的,我国从2006年起就已经实现对所有疫苗的批签发管理。自2008年以来,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开展疫苗评价性抽验,即从生产、流通和使用3个环节抽取疫苗产品进行质量检验。我国已建立起覆盖疫苗“研发—生产—流通—接种”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,上市疫苗全部实行国家“批签发”管理。
但是我国抽检制度与国际市场存在一些差别,造成问题疫苗更容易蒙混过关,据媒体资料,我国仅需3次抽验中有1次合格即被视为抽验通过,很多国家采取的是3次抽检必须全部通过,有一次不过便不予签发。
另外对于抽检不合格处理方式也不一样,目前对抽检不合格的批次,国内仅要求处理同批次疫苗,但国际上在问题疫苗原因未明的前提下,则会对发现问题疫苗的前后3~5个批次停止销售和使用,并进行复检。一次抽检不合格就会对前后3-5各批次进行复检,复检合格以后才能销售和使用,这就造成问题疫苗更加难以通过抽检关而流向市场。
很多东西是细微处见精神,基于疫苗成本较高,企业自然从利益角度出发,不愿意销毁问题疫苗,抱着侥幸心态希望实现销售,从而流向市场,注入人体。
针对疫苗市场的管理,加大抽检力度是一个方面,但是监管不管如何努力,都难以杜绝问题疫苗进入市场的概率,关键是加大惩治力度,让生产厂家不敢造假,心存侥幸让问题疫苗流向市场,在源头上把好自己之一关。
但何为加大惩治力度,经济处罚是一个方面,司法追责也不可少,但也可以考虑从惩罚性赔偿着手,让造假者承担难以承担的经济赔偿。强生就是更好的例子。
毕竟问题疫苗注入人体,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良后果。效价不合格,会导致无法起到有效的免疫作用,从而给生命带来隐患。
以上就是“有问题的疫苗为什么能够流向市场”的所有内容,希望对于强生赔偿47亿的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